河南南阳:倾力建设生态市 标本兼治保清流

★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报道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 正文
信息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周刊 发布时间:2008年7月14日14:39 文章编辑:原野
    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及安置区。中线南阳段线路长,南阳市是中线工程中移民多、工程量大、环保任务重的最大的地级市,在整个中线工程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确保一库清水送北京,近年来,南阳市按照建设“生态大市”目标,积极保护库区生态与环境,倾力建设生态市,标本兼治保清流。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环保意识
 
  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涉及淅川、西峡、内乡、邓州四县市,总土地面积6361.94平方公里。中线工程总干渠从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闸引水北送至京、津、冀、豫受水地区,途经南阳市淅川、邓州、镇平、卧龙、宛城、方城6个县市区和南阳高新区,全长185.5公里,约占河南段总长的1/4,中线总长的1/7。
 
  据2000年遥感普查,南阳市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有水土流失面积3369.01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3%,其中轻度流失1552.44平方公里,中度流失1369.7平方公里,强度流失446.87平方公里,年均土壤流失量达1091万吨。
 
  近年来,南阳市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南水北调生态与环境保护,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他们利用市内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印发资料、召开会议、流动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服务工程建设,保护水源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自觉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同时,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成功举办了南阳“丹江情”北京系列宣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纪念邮票首发仪式、“南水北调中线行——首都媒体河南采风”、首都艺术家南水北调采风等活动,配合团中央在渠首启动实施的“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南阳市举办的大型慰问演出——“碧水情深”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南阳与京津人民的联系和合作,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
 
  近年来,南阳市把生态与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提出了建设“生态大市”的奋斗目标,生态保护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统一行动。他们坚持一手抓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了“绿色GDP”考核评价体系,把出境水达标率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2003年以来,南阳市政府连续制定下发了《南阳市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南阳市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实施方案》等地方性规章,对照目标对县市区政府进行综合考评。市环保局编制完成了《南阳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南阳市生态保护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及汇水区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实施方案》等,对各县(市)区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为水源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政策保证。
 
加大治理力度
保护生态环境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作到浑水不下山,清水常细流。他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生态林、长防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建设的良好机遇,广泛发动群众,多渠道融资,多形式植树造林,美化绿化水源地。目前,丹江口库区南阳区域已完成人工造林65万亩,飞播造林8万亩,退耕还林29万亩,封山育林62万亩,丹江口库区生态林面积达到535万亩。南阳市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目前,已完成60多条小流域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3平方公里。淅川、西峡两县均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示范县,共有9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小流域,淅川、西峡、邓州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南阳市被长江委命名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目前,南阳市的水土流失治理已初见成效。
 
  ——围绕保持“山清水秀、地绿天蓝”的生态局面,综合整治工业污染。南阳市先后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南阳环保世纪行”活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零点行动”“飓风行动”“春雷行动”等。他们有计划地对全市800多家重污染的“十五小”企业实施了强行关闭,对酿造、造纸、制革和制药等280多个重点污染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治,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75%以上,确保了水源区90%以上的地表水断面达到水质标准。在搞好整治的同时,他们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凡是违反产业政策和违规建设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
 
  他们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和分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参照国家、省模式,建立了11个市直有关部门和4个库区县(市)人民政府组成的市级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组织协调南阳规划项目的实施,并按照省政府要求,督促项目加快进度。截至2007年年底,南阳市20个工业点源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总投资2.3亿元的9个项目全面实施。其中,西峡、淅川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4个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5个水土保持项目正在实施。
 
  ——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为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他们号召库区群众科学施肥施药,提倡生物防治,推行无公害生产,减少了库区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一是普遍采取测土质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的方法,调整施肥结构,推广使用有机肥、沼肥和绿肥,使水源地配方施肥达到60%以上。二是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上,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引导农民使用安全、高效、经济农药,提倡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水源区有12类268.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三是在水源区大力发展以沼气为主的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工程,使废弃物得到了有效处理和转化。截至2007年年底,水源区四县(市)共建沼气池77000多个,建成沼气示范村135个,示范户14670户,年消化粪便50万吨,秸秆2000吨。四是完善库区水质监测网络,投资300多万元筹建了丹江口水库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库区水质已实现自动监测,数据每半小时通过卫星同步传输给北京有关部门。目前,南阳市已在库区设立了4个监测点和1个自动监测站。
 
推进结构调整
实现协调发展
 
  南阳市坚持产业调整与环境保护两手抓,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一是发展生态农业。2003年以来,南阳市库区县围绕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湖桑、林果、中草药、小辣椒、食用菌等产业带,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现金收入的70%以上。淅川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板栗、花椒、龙须草、小辣椒等为主的支柱产业100多万亩,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辣椒和龙须草基地。西峡县的猕猴桃、山茱萸、美国黑李、杏李,内乡的小杂果等均已形成规模,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发展环保型工业。坚持“环保型、资源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调整工业结构,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坚决杜绝一切污染项目进驻水源保护区,实现了工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互利双赢。三是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配合,突出特色”的思路,强力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了一批精品景区,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到库区观光,促进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聘请专家在渠首15平方公里范围内,高标准规划设计、实施了生态示范园工程建设,已初步建成纪念林区、防护林区、植物园区、水土涵养林区、百花百果园区等5个林区,面积达1万亩。工程全部完成后将使渠首周边水土流失得到根治,作为集生态、旅游、科研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基地,实现渠首天蓝、水清、景美。
 
(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周刊  7月4日 作者:徐玉英 李家峰)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