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1月13日讯(王直茂 陈敬国 王华敏):郧西县扶贫办2013年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特别是产业化扶贫激活了发展空间,增添了发展后劲。全县先后在33个重点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整合资金达11834.3万元,村平达358.6万元。
抓产业,带发展,结合经济转型确立主导产业推动扶贫。县扶贫办明确提出把发展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业和林果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产业,坚持“旅游立县”战略,围绕特色产业上项目、建基地,使产业化扶贫的重点项目与经济转型的替代产业相一致,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匹配。先后扶持了以蔬菜、蚕桑、核桃、茶园、山野葡萄等为主的项目发展,真正的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抓龙头,带基地,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扶贫。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农业稳县”发展战略,扶贫办从县情出发,根据相关帮扶政策,先后对神武天滋野生葡萄酒业、鸿达粮油、海天实业,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等一批涉农企业进行帮扶,建立企业发展与农业生产协约机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农超对接,企业订单回收,鼓励产品包装开发深加工,通过真帮实扶,既破解了企业发展原料瓶颈问题又带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扶贫双赢彰显了社会和谐。
抓基地,带农户,发展“一村一品”推动扶贫。县扶贫办按“五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生态化、品牌化)标准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品牌谋发展”的思路,实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研究制定扶贫配套基地建设规划,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使基地农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目前在全县18个乡镇(场区)中发展了以核桃、金银花、无公害蔬菜、桑蚕、马头山羊、冷水鱼养殖等为特色的产业村镇,产业扶贫套餐种类繁多,亮点各异,扶贫开发绽放新花。
抓市场,带流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推动扶贫。近年来,县扶贫办始终把扶持发展生产型、市场型、贸易型龙头企业与加工型龙头企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并作为产业化扶贫的常规工作来抓。对涌现出来的“好香口”蔬菜、马头羊肉、秦巴黄牛肉、高山核桃、板桥豆腐干、织女蚕丝被、益群香干野菜、郧西葛根粉等一大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进行专项产业扶贫,帮助其发展壮大,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抓重点,带全局,形成全县整体合力推动扶贫。县扶贫办坚持“用心用智用力”扶贫,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力求以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发展。一是抓重点部门。建立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对扶贫重点部门的考核力度,强化扶贫重点部门的责任意识,促使其切实履行好扶贫的责任。二是抓重点地区。由于各地区贫困程度不同,县扶贫办实行重点贫困地区重点帮扶。三是抓重点项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支撑,作为抓纲带目的全局性工作,让扶贫开发项目紧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