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网7月31日讯:竹溪县人文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采皇木摩崖石刻、甘宗祠;有关垭明末清初内城墙遗址,古寺庙、古盐道、古民居、古山寨、古馆驿遍布各地。地域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古盐道文化各具特色。全国唯一的山二黄剧种、中国汉民族文化活化石的向坝民歌、“竹溪蒸盆”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叶、楠木、中峰米自古便是朝廷贡品,史称“竹溪三贡”。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紧密交汇,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延伸,两者如影随形,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当前,旅游业发展已步入黄金发展期,依靠品牌传播、品牌竞争、品牌制胜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打造地域文化品牌:一是组建地域文化研究协会。采取“县委主抓,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协会运作”的办法,把县内文化名人、专业人士、农村艺人等文化力量组织起来,分门别类搜集有关史料,编印地域文化系列丛书,以存史传世。二是确定重点文化课题。当前应从竹溪县实际出发,着重开展以桃源画廊、十八里长峡、偏头山森林公园、鸡心岭为代表的山水文化研究工作;以关垭明末清初内城墙遗址、甘宗祠、曾家寨为代表的古建筑研究和挖掘工作;以贡茶、贡米、贡木为代表的贡产文化抢救和挖掘工作;以山二黄、向坝民歌、民间故事、皮影戏为代表的民间文化研究工作;以“竹溪蒸盆”为代表的竹溪饮食文化整理挖掘工作;以九老十八匠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抢救和挖掘工作;以名门望族、成功人士为代表的家风和创业故事的挖掘收集工作。三是扎实开展专题研究工作。打造地域文化品牌,要在研读史书、考察遗迹、寻访轶闻、搜罗口碑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辨、形象思维,对历史人物、事件、实物、典故、传说等诸素材进行加工提炼,注入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演绎出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勾勒出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使人一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心向往竹溪。(竹溪县政协、文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