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在线 >> 正文
郧西县农民王海涛红椿兴业点绿成“金”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5年8月27日8:29 文章编辑:原野
    十堰网8月27日讯:在最近郧西县举办的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上,说起红椿,一位面庞黝黑年轻英俊的青年如数家珍。
    他叫王海涛,32岁,郧西县上津镇丁家湾村人,因为他积极推进红椿点绿成“金”香飘世界。
郧西地处鄂西北边陲,北依秦岭,南临汉江,东接仙山武当,西邻古都西安。郧西县生态环境优良。郧西属于秦巴山脉南麓,四季分明,湿润温和,适宜诸多植被生长,境内海拔147—1850米范围内均有红椿分布,红椿是郧西优良的乡土树木,当地百姓种植红椿历史悠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红椿无农药、无化肥、无公害,红椿芽是从木本植物中直接食用的鲜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因此,郧西红椿被许多客商看好。
    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的红椿,郧西是主产地之一。人们每年春季都要吃香椿尝鲜,家乡的漫山遍野生长着红椿树,却不能充分发挥它潜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王海涛在心中深情呼唤借我一双慧眼吧!
    1999年,王海涛初中毕业,身高只有1.5米,跨过滔滔金钱河,攀登巍巍秦岭,他的姑姑用自行车将他驮着,在西安找地方打工。有一位老板请他每月工资100元,他姑姑嫌工资低了,俩人又来到西安太白路人才市场,这时杨凌一个老板问他,每月给你200元跟我种香椿,成不?他点点头。于是,王海涛跟着这位老板来到杨凌学种香椿。一呆就是2年,两年期间,工作之余,他就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当旁听生。
    结束了两年边学习边实践的打工生活,就在他准备返乡的前夕,西安市郊的一位老板,请他去种芽苗菜,他去了,这一去又是6年,将在西安农林科技大学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
    6年期满,还有老板用高薪聘请他继续留在西安,被他婉言谢绝,他毅然返回家乡创业。
带着对故乡热土地眷恋,对家乡亲人的挂念,王海涛返回家乡上津后,正赶上香椿采种育苗季节,他边收购种子外销,一边整地,自己动手育苗。
    但第一次收购红香椿种子,因为对种子优劣不认识,一下子以每斤12元的价格收了1万多斤,结果不赚钱还赔钱12万多元。
    失败是成功之母。从那次以后,他提高了对红香椿种子的辨别能力,从2009年到2014年,每年外销10几万斤红香椿种子。丁家湾村农民吴尔才、吴尔艮兄弟俩跟着王海涛采红椿树种,他们弟兄俩每年采种季节忙两个月,每人每年仅采红椿种子一项收入4万多元。像吴尔才、吴尔艮这样依靠采红椿种子发财的农民有300余人,增收1200万元,仅丁家湾一个村,就有60多户农民采红椿树种,户平增收4万元,共创收240万元。
    红椿芽市场潜力大,每年春节刚过,红椿芽上市之前,上津这个弹丸之地,渐渐热闹起来,外地购销红椿芽的客商云集这里,仅王海涛每年外销红椿芽在100吨以上,郧西的红椿椿芽经山东、海南、北京出口世界名地。价格从开始的一元市斤,一路攀升到35元/市斤。
    王海涛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一张普通的生产日志,记载了他一天的工作量:3时起床后,先到十堰市老虎沟蔬菜批发市场批发稀特蔬菜,12时后,简单吃点快餐,再到某高校科研室培育芽苗菜,3时—7时将店铺的蔬菜收进保鲜库,晚上8时—11时,给各批发商报菜单,直到12时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洗漱入眠。
    不仅如此,王海涛投资70余万元,在十堰一家高校建起一个高科技、现代化的实验室,进行红椿芽苗菜、碗豆芽苗菜等的无土栽培试验,取得成功,每天300斤芽苗菜供应十堰一些酒店。一斤红椿种可生产6斤红椿芽苗菜,市场价每斤25元,经济价值是种子的7.5倍。400亩矮化密植红椿培育基地在十堰片区成为一片旗帜,引领着红椿产业向规模化发展。观音镇龙桥村以前也兴大棚菜,但因经营管理不善,地里长人把深的草,龙桥村副书记章昌清慕名请王海涛到龙桥发展,免费提供100亩土地,大棚种植矮化密植红香椿、黄秋葵;观音镇党委书记王远相实地考察黄秋葵生产基地后,当场表态再给王海涛土地500亩。
    红椿芽苗菜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蓝子,还填补了湖北地区红椿芽苗菜生产的空白。
    历经风雨沧桑,迎来春华秋实。16年来,王海涛和他的团队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的经营理念,坚持“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高端定位,让郧西红椿走向全国,香飘世界。累计经销红椿树种320万斤,鲜红椿芽640吨,红椿树苗1.1亿株,共创经济效益1.2亿元。但是,深谙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王海涛深知,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综合利用率高,市场潜力大,形成产业化的企业才具有长久的竞争力。
    贫困是我幼年的痛,但红椿产业是照亮我幸福道路的灯,希望我能用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家乡父老、兄弟姐妹脱贫致富。王海涛对未来充满期待,他准备在家乡这片热土地上,充分发挥郧西红椿的独特优势,把红椿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壮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阳光产业,让山村农民实现红椿产业致富梦。(徐道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