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孔子游历诸侯国时,由河南邓县入楚,路过丹江沧浪洲,坐在洲边石崖上休息,听到孩子们歌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后,对他的随行弟子们说:“年轻人听着,水清了可以用来洗帽带,水浑浊了只能用来洗脚,怎么做,都是由自己选择啊!”后来,人们便在孔子坐过的石崖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沧浪亭”,并在亭下崖壁上凿了斗大的四个字:“孺子歌处”且用朱砂镶嵌,鲜红夺目,几里之外都能清晰地看见 。
为了纪念孔子曾经在沧浪洲听孺子歌,历代文人都曾在沧浪亭下的石崖上刻写摩崖。从沧浪亭下仰望,山边崖壁和岩上碑刻高高低低,错错落落,有秦篆、魏隶、唐楷。“沧浪”二字为秦篆石碣,直立于沧浪亭遗址之后。沧浪亭前有“孺子歌处”、“沧浪适情”、“碧玉”、“元览”等石刻摩崖。亭子左边的“拱桥”二字高一米多,向南遥对武当山。碧玉一般的沧浪(今汉江)水和积淀着厚厚文化底蕴的沧浪亭,构成了一幅渊远流长的人文美景图,这就是古均州八景之一的“沧浪绿水”。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被这碧绿的江水所迷离,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的诗句,宋代文豪苏轼曾留过“襄阳逢汉江,宛似蜀江清”的感慨,清代诗人沈冠写道:“清绝沧浪水,传名自禹经。澄潭浮鸭绿,映壁妒雅清。”
沧浪亭隔江南望,是龙山宝塔。每当细雨氵蒙氵蒙、烟波飘渺之时,烟云连树色,高峰耸龙头,山如烟雾中彩龙,龙山上便升腾起袅袅烟雾,龙山宝塔好似海市蜃楼,宛如仙境一般。这就是著名的八大景之一的“龙山烟雨”。《均州志》载:“山雨欲来风满楼,均州有雨观龙山。”据《水经注》记述,龙山塔周围还有其它一些古建筑,如三义庙、湘洄庙等。
丹江口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后,雄伟的丹江口大坝像一座水中长城,截断了奔流不息的江水,在库区形成了巨大的“人造海”。如今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碧波万顷的一库清水,像天空一样湛蓝明净,像锦缎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辉,柔和的江面静卧在蓝天白云之下,烟波浩淼,天水相接,百舸竞发,群鸟翱翔,天光、水色、山景、帆影映衬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水下的鱼虾在“海底宫殿”嬉戏玩耍。沧浪亭已经沉睡在烟波浩瀚的丹江口水库下,只有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的“孺子歌处”、“沧浪适情”等摩崖石刻和岩洞佛像等古迹,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巨变。(余 涛 )